首页 >> 资讯

戏台:一种建筑形制,一方文化展台

2023-08-02 13:52:03来源:顶端新闻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我国歌舞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,不同民族之间也有着各自特色的歌舞戏剧,戏曲文化经汉唐宋金发展,已经有较完整的戏曲艺术,明清传奇的繁荣发展也是戏曲发展的繁荣期,所以我们在明清建筑中,从民间到皇家园林宫殿中,都可以看到高高戏台。苏州博物馆里戏台戏台,顾名思义,是古代用来演戏的地方,源于古代祝祀酬神活动,因为专职表演的出现,促使专门供演出用的建筑产生。早期戏剧大都在厅堂、场院内表演。隋唐时期江湖艺人的演出范围扩大,观众增多,平地式的演出场所,致使演员与观众在一个视平线上观众之间相互遮挡,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办法,就是抬高演出场地,“露台”便由此产生。隋唐时期,观看演出多在当时的佛寺,其中专供祭祀的“露台”,则是最早供演出用的戏台。元代张可观《露台月夜图》中的露台,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之后“戏台”的发展,不得不提宋代的瓦肆钩栏。约在宋金时期,仿照传统建筑的三分式,台上构建起屋身和屋顶,这时正式确立了演员在上,观众在下的观看形式。三面敞开是“戏台”的主要特点,而一面观看的“戏台”较少。现存最早的“戏台”为山西高平二郎庙金代“戏台”。清明上河图中宋代的瓦肆钩栏(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清明上河图藏品部分,仅用于学习交流)高平二郎庙戏台元代以后的戏台,在山西境内实物保存较多。保存得最为完整而又规模宏大的是清代戏台,尤其是几座皇家戏台规模最大。北京故宫的畅音阁、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、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大戏台,被称作清代的三大戏台。除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已不存在之外,其余两座保存完好,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戏台,其中尤以颐和园大戏台规模最大。清代的平定台湾战图·清音阁演戏图德和园大戏台德和园在和园内仁寿殿之北,原是清漪园时的怡春堂旧址,被英法联军侵略时破坏,光绪时重建,从光绪十七年至二十一年(1891-1895年)经过四年时间才完成耗银七十一万余两,是颐和园重建工程中的重大项目。德和园的建筑以大戏台为中心,面对颐乐殿,为帝后看戏之处,两旁戏廊是王公大臣们看戏的地方。德和园大戏台夜景(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,仅用于学习交流)大戏台上下共三层,高21 米余,底层台面宽17米。大戏台的上下三层每层都可以演出。第一层戏台的顶板上有七个天井,在演出神仙鬼怪戏的时候,神仙从天井中降下,好似从天而降。在地面上有活动地板通向地井,是鬼怪出没之处。在戏台的底部还有一个深10米的水井和五个1米见方的水池,在演出水法剧目时,可以从地下喷出极为壮观的水景。为了满足演出的特殊需要,大戏台的平面柱网布局仅为四柱,台前二柱凌空,以便不妨碍观看的视线,内部用巨大的抹角梁承托上层结构。屋顶梁架仍为典型的梁柱式结构,卷棚顶。德和园大戏台故宫畅音阁畅音阁位于故宫宁寿宫后面,是故宫内的宫廷大戏台,系乾隆时期的建筑。戏台座南朝北,对面为阅是楼,为帝后观戏之处戏台两侧用廊庑相联,形成一个院子。畅音阁(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,仅用于学习交流)畅音阁三重檐,台基高1.2米,通高20.71m,总面积685.94平方米,卷棚歇山式顶,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剪边,一、二层檐覆黄琉璃瓦。阁面阔三间,进深三间,与南边五开间扮戏楼相接,平面呈凸字形。上层檐下悬“畅音阁”匾,中层檐下悬“导和怡泰”匾,下层檐下悬“壶天宣豫”匾。内有上中下三层戏台,上层称“福台”,中层称“禄台”,下层称“寿台”。畅音阁在结构上与一般单栋建筑不同,有它自身的特点。它是以三层高阁与两层扮戏楼和单披后抱厦勾联搭接而成。畅音阁这种北部为“阁”、中部为“楼”、后部是“厦”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建筑,在搭接处两缝梁架合用在一根柱子上,而层顶连接,俗称为“勾连搭”形式。畅音阁的平面布局呈十字形,戏台纵横各三间,扮戏楼五开间,后厦三开间。柱头科斗栱为抹角梁出头,在出头处用兽面装饰遮盖。戏台檐部装饰(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,仅用于学习交流)戏台周围共十二根柱子,在柱子上除按面宽安置额枋、平板枋,用斗栱挑出第一层屋檐之外,在45°方向施抹角梁,在抹角梁的正中安设纵横交圈的井口扒梁。第二层的金柱、楼楞都安在井口扒梁上,上层重量通过抹角梁传到下层柱子上。三层楼的柱子退至二层楼的金柱位置上,外面安设平座,与一般“三滴水”的城楼做法相同。屋顶为歇山卷棚顶,三层檐下均施以斗供,上檐为重昂五踩,中檐为单昂三踩,下檐为单翘单昂五踩。扮戏台为五开间的两层楼,通面宽为14.64米,通进深为9.6 米,前后均带廊。金柱为通柱,中部安装承重梁,上端安装六架梁与单步梁。北面一排檐柱也是戏台的后排柱子,而在平板枋上安装品字科斗栱,形成勾连搭的做法。屋顶的搭接处做哑巴椽子,上铺天沟。戏台一层(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,仅用于学习交流)畅音阁纵断面图随着时代的发展,如今大多戏曲表演在更加专业,灯光舞美更现代化的舞台上展现。本文介绍的两个戏台是清朝皇家戏台,如今已经成为著名的景点。可各地民间留下来的戏台依旧是我们文化的宝藏,在很多地区,依旧有人站在戏台上唱着他们热爱的曲目,传承着传统戏曲文化。那高出地面的戏台,不仅仅是戏台,也是无数戏曲人的坚守和传承。戏台记录了戏曲发展的兴衰,展现了我国古代百姓日常娱乐生活,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古代能工巧匠的精湛建构。来源:遗产保护

关键词:

相关新闻